教务快讯
首页 >> 教务快讯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刊发王建力校长署名文章《探索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18/12/25  点击:[]

   12月24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刊发王建力校长署名文章《探索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介绍我校扎根绍兴大地,坚持高水平与应用型建设同向同行,一手抓内涵建设,一手抓服务地方,走出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建设新路子的实践探索。
  
          探索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王建力)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高等教育正进入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年来,绍兴文理学院扎根绍兴大地,坚持高水平与应用型建设同向同行,一手抓内涵建设,一手抓服务地方,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应用型建设新路子。
  一是立足地方性,紧紧围绕绍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地方服务能力。作为一所地方高校,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天然的“亲情”与“近亲”关系,制定了《绍兴文理学院全面融入绍兴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纲要》,努力讲好“绍兴话”,努力实现发展与地方同步、特色与地方辉映、文化与地方交融、服务与地方共赢。
  对接地方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学校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实施“新工科引领、文化力支撑”战略,通过分层分类,大力发展土木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等优势学科与专业,扶植发展大健康、微电子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做精基础性学科,支撑应用型学科发展,努力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工文理管为重点、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立足文化绍兴,打造人文社科领域特色品牌。学校依托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越地文化、绍兴名人等系列研究,积极打造“中国越学”研究品牌,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特色成果。
  强化校地合作,提高地方服务能力和贡献度。学校始终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设立了医药化工、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岩体工程等创新团队和数字纺织服装设计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直接服务地方的科技创新平台,成立越商研究中心、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等一批智库类研究机构,主动服务绍兴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凸显应用性,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既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的战略要求,也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地方高校自身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从2010年开始,学校立足“面向行业、突出专业、强化能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推进应用型建设体系。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优化应用型学科布局和设置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实施了2014、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紧扣“突出应用导向,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多样化、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OBE理念,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以成果为导向,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精准,力求把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不断创新开放办学机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平台共建、订单培养、模块嫁接、人才柔性共享和共建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等多元化合作方式,引导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280多家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设置了一系列产教融合课程模块或专业方向。
  强化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秉承“修德求真”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以党建引领,寓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于一体的全校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了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追求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学生专业和职业伦理教育,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大思政格局。
  三是对标高水平,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追求。多年来,学校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和协同为要,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实施“博士教授引育工程”。近年来学校加大师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学科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如整体引进了包括俄罗斯外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浙江省特级专家和一批优秀青年博士等组成的土木工程团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9人,生师比为14.8∶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5.69%,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5.38%。柔性引进了一批院士专家担任“鉴湖学者”讲座教授。
  实施“学位点建设工程”。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按照“全面推进、分层建设、重点突破”原则,大力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已经拥有13个硕士学位点,涵盖45个二级学科,覆盖90%的二级学院,硕士研究生已达797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6个。在最近公布的ESI学科排名中,学校的工程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前1%。
  实施“重大平台建设工程”。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重点产业,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与科研平台。此外,学校积极与大院名所合作共建,先后设立了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绍兴分中心、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等一批共建合作科技平台。
  实施“重大成果培育工程”。近年来,学校加大重大成果激励政策力度,科研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近5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8项,其中国家级178项。在2011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基础上,共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5项,其中国家奖4项。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为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奠定了基础。
 

上一条:教育部网站报道我校“课程思政”工作
下一条:推进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我校医学院与浙江同创医疗...

关闭】   【返回页首

 
微信公众号
教务处:usxjwc
教师发展中心:sxu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