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务快讯

教务快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快讯 >> 正文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召开2013年教学工作会议

发布日期:2013-12-26    点击次数: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第一标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2月25日上午,学校2013年教学工作会议第一次大会在铁城科教馆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校领导周达军、叶飞帆、宋培基、唐和祥、钱水祥、王建力、杨大明、寿永明,校党委委员宣绍龙,校长助理叶国灿在主席台就座,校党委书记周达军、校长叶飞帆分别作报告,副校长寿永明主持会议。
  周达军书记作题为《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报告指出,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领导,围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都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与时代形势的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也提出了新挑战;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创建绍兴大学提出的新目标。
  报告提出,要明确方向,准确把握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着力点。近年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为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为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条件,但仍存在“中心”不牢、投入不足,“开放”不够、“融合”不深、“协同”不力,“活力”不强等问题和不足。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牢牢把握住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四大着力点: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第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的目标定位,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报告要求,全校上下必须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学校二届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一是要创新社会需求的导向机制。围绕社会需求,强化市场导向机制;盘活存量资源,强化效益原则。二是要创新开放办学的育人机制。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创新校地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与主导产业、主流企业合作办学院、专业和科教平台;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创新校际合作机制。三是要创新校院两级育人机制。重构校院两级育人目标任务,二级学院为管理实体和育人主体;重塑二级学院育人主体定位。四是要创新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五是要创新专业调整设置机制。建立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灵活高效的专业设置机制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机制。六是要创新教师分类考核机制。创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分类考核机制,建立教师职称分类评审机制、教师岗位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七是要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学习动力机制、成长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八是要创新校内资源配置机制。
  叶飞帆校长作题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优化学术资源配置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报告指出了我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学校在建校以来将近18年的时间,完成了专科学校向本科学校的转型、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正处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阶段。
  报告回顾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大致从2004开始,到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成,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实践证明,这项改革的最大成功在于明确了我校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型的目标和路径,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理念和原则问题。从2009年开始的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同样也是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报告强调,未来继续推进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主要路径是提高资源效率——一是市场资源的效率,二是课程体系的效率,三是教师教学的效率,四是学生学习的效率。
  报告提出了接下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工作任务与措施: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法则,建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名额的机制;坚持专业教育为主导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加大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改革力度,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以专业、学院为单位系统性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以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大学术资源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学科平台构筑学术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和学术水平;协同创新各类管理资源,实施全员育人策略;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
  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学术组织(包括各学科、系、研究所、研究室、实验室)负责人、校级教学督导、科级及以上干部、教代会执委会成员参加会议。本次教学工作会议为期三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会人员将围绕周达军书记、叶飞帆校长所作报告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分组讨论。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1077号  |  邮编:312000  |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
教务处
教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