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和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与方法,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改革以教师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
二、基本原则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四个要素实施全面改革。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需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在教学目标上,坚持以培养与发展学生应用能力为首位的原则
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要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创造性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是基于知识基础上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克服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以知识传授代替学生能力发展的缺陷,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得益彰,始终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二)在教学内容上,坚持面向专业实际需要的原则
教学内容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导向型体系”向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为主的“专业导向型体系”转变。实现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
(三)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原则
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现象,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与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选择适宜教学要求的某种教学方法或对名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提倡采用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少讲与学生多练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努力发挥学生团队学习功效,积极组织开展团队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集体学习活动,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四)在教学评价上,坚持以突出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导的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要关注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程度,实现从单纯知识化评价向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从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的转变。要引导教师采用多种多样开放式的考试方式,以取代封闭式的拘束学生个性的考试方式。
(五)坚持以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的原则
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模式改革的核心环节和主要抓手,而教学评价改革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导向作用,因此,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着重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改革上探索实践,努力寻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按基础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技能技巧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等五种不同类型课程进行改革。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确定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重点方向与实施途径。
三、具体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理论课程
改革要点: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等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加大学生自学的任务与要求,逐步形成“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关注理论教学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关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具体要求:
1.教师精讲、学生自学相结合。围绕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形成的基本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在基本点、重点、难点等进行层次分解,确定教师精讲的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时间与精力讲解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的运用等环节上。
对于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师要提前提出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通过实行课前预习制度等途径,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并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时间完成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查与验证。
2.理论教学与专业实际相结合。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理论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达到有效学习最佳状态,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的具体联系,既扎实地学好书本理论知识,更能形成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学有专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3.寓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知识或知识结构是学生能力形成的主要载体,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能力培养主阵地,理论教学是能力形成的重要渠道”等基本理念,自觉地把知识传授的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识的传授服务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应用等能力的目的。
4.加强综合作业与考核。根据课程实际,采用小论文、课程设计、调查报告、读书心得、案例策划等平时作业或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平时作业等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巩固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需求,促进“以考促学”;使教师在新的考核方式下自觉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促进“以考促教”。
(二)实验课程
改革要点:逐步冲破完全依赖实验指导书开展实验教学的传统做法,加大学生自主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改革指导方式,实施自主设计、师生研讨等为主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培养其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具体要求:
1.实验项目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逐渐突破实验指导书对实验教学的束缚,采取实验室负责提供选题与学生自带课题相结合,或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等办法,实现实验项目与学生专业学习实际有效对接。
2.改革指导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坚决杜绝教师指导替代学生独立实践等现象,要把教师指导成为启发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构想和独立实验的有效手段;开展讨论式、互动式等实验方式组织学生实验,提倡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讨论与团队合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设计技法。
3.采用“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并重”的实验考核制度。改变只看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而直接给定实验成绩等传统做法,要在考核实验结果正确性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发挥其想象力、创新力等,有效排除困难、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三)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要点:精心选择有利于实践目标达成的优质实践基地,使学生在现代技术、工具与手段等方面获得感性认识,并积极开展必要的实际训练,着力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旨的评价方式改革,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现代技术、设备、工具与手段,培养其应用实践能力及其它能力和素质。
具体要求:
1.增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事先把握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在技能、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真实需要,把握企业或相关单位可提供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确定实践教学的整体目标,确保实践活动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企业或相关单位在资源、工具、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在现代技术、工具与手段等方面获得感性认识,填补知识与技能等空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3.重视过程,强调实训。在教师指导下,要让学生对企业或相关单位的生产、运作与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观摩,熟悉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过程;同时要让学生运用现代工具技术进行必要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实习实训实践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4.采取“规范性评价为基础,创新性评价为重点”的成绩评价方式。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评价大多注重在实习实训“规范”层面上考察的现象,在做好实习规范实训规范与安全的评价基础上,要着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效上进行水平评价。
(四)艺体类术课与技能技巧课程
改革要点:不断加大学生自学自训的任务与要求,逐步形成“教师演示指导与学生自学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采用“集体评分制度”与“规定加自选”等考核方式,使学生获得核心技能技巧或技能技巧的核心环节在技能技巧形成过程中的迁移能力并进行自学多练。
具体要求:
1.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与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核心技能技巧与基本技能”等层次分解,确定教师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生自学的基本内容。根据技能技巧获得的基本原理,以教师着重对核心技能技巧或技能技巧的核心环节进行演示与指导为主,把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强调学生自主多练,形成习惯。
2.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技能特征以及潜在发展特征等出发,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技能技巧课课程所具有的具象性、艺术性特征,积极开展直观式、体验式、感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采用“集体评分制度”与“规定加自选”等考核方式。采用相近或相同课程教师集体评分、联合评价的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公平、合理性;紧紧围绕核心技能技巧和技能技巧的核心环节等的要求,规定考核内容,守住专业技能技巧培养要求的底线目标,同时允许学生自选技能技巧项目或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
(五)自主学习课程
改革要点: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由“学会”到“会学”。
具体要求:
1.采取以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为辅的组织形式。提出合理的自主学习的任务与要求,倡导学生通过多途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有效组织学生自学。
2.选择科学有效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自学。按照学校规定或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教师要定时、不定时地开展学习辅导。学习辅导应当根据有利于有效形成学生知识结构、解决学生共同学习困难等要求,通过难点问题的点拨、重点问题的答疑、系统知识的梳理等手段,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指导。
3.强化过程管理,进行即时监控、及时反馈。教师要通过集中辅导,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手段进行查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质量与进程等情况。对学习进度缓慢、学习质量低下的学生及时提醒督促,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进程。
4.加强过程考核,突出考核的综合性。树立考核学生自学内容与自学方法并重的评价观念,既要考核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自学质量,也要考核学生主动学习观念与有效学习方法的形成。鼓励教师开展以大作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等为主的考核方式,检查学生对综合知识掌握的整体程度以及综合技能、综合能力养成的总体水平,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成优良自学习惯的养成。
四、管理制度与激励政策
学校鼓励已试点改革的课程继续开展改革探索工作,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同时将在已改革课程中施行课程学习团队建设项目,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挥示范作用,形成长久效益;今后,学校将在完成试点项目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工作的基础上,出台“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办法”,在全校改革课程中推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研制与评估工作。
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即从以学校管理为主向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转变,各二级学院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业务指导、过程管理、经验推广等过程中负有主要职责。主要工作有:成立以院长或教学院长为组长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或专家小组,吸纳已经参加改革的教师作为学院领导小组或专家小组成员,统一领导本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做好相关的规划、申报、指导、管理等工作;按照学校要求,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进行日常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的执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指导与管理;扎实做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果的积累工作,提高改革经验的推广力度,组织教学观摩、小组研讨交流等多种活动,鼓励教师把参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在本课程组或相关课程进行推广,强化“举一反三”的推广效应,提高改革效益;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基于学院或学科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之路等。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且任务艰巨。为了保护教师改革积极性,合理体现劳动价值,激励优胜优先,学校将在工作量计算、项目评审、评奖评优、教学质量测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等方面予以激励,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一二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