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新视界
首页 >> 高教新视界 >> 正文

大学要杜绝“水”课

发布时间:2016/03/31  点击:[]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教师给大学生上的课是不是大学课程?无论从广义或狭义而言肯定是的;甚至可以给中学生上的大学先修课,也属大学课程;甚至可以不在校园而在网上授课,也属大学课程;甚至还可以请非大学教师授课, 学生照样可以获得学分。然而,当我们深究何为真正的大学课程,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如何造就真正的大学教师,如何成就卓越的大学学生,我们仍然觉得任重而道远。
 

毋庸讳言,“水”课现象在大学里较为普遍, 可以粗略分为内容“水”和要求“水”两大类: 内容“水”意味着知识科普、学习轻松,要求“水” 则考试容易且给高分。通识课、大类课由于其量大面广,“水”的现象比较外露;专业课由于种种因素,“水”的现象隐藏较深。对于“水” 课,同学们是爱恨交加:爱它吧,不学可以拿高分;恨它呢,学过没学过差不多。让他选课呢,他是不知不觉想选“水”课,因为“水”课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如专业确认、评奖评优、免试保送、出国深造等。

一般而言,课程四要素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往往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借助教材予以实现。我认为,真正的大学课程要让“考生”变学生,让教师成“导师”,让教材成为“参考书”。我觉得教学还是要关注过程,缺乏过程的学习其实不是学习,本质上只是“考试”或是“分数”,我们只是培养了一大批“考”生,甚至于是“优秀”的好“考”生。如何能让他们转变为学生,真正得到成长?我们的教师如何转变为“导”师,引导学生成长,在学生身上付出更多,而不计回报?不只是教学生知识,不是让学生如何如何,而是可以通过讨论、争论、辩论,让学生自身逐步明白该如何做。教材上的内容都讲完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关键是如何讲,如何启发学生,在当今网络时代,少讲一个知识点没问题,少讲三个知识点地球照转,要终结一本教科书统治下的教学,教材充其量只是参考书。

课程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有赖于整体教学环境氛围的改善,有赖于学校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有赖于教师的精心投入,更有赖于学生的积极探究。如何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

本文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2期文章:“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

上一条:南京农业大学:打造立体化的教师教学奖励体系
下一条:专家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比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

关闭】   【返回页首

 
微信公众号
教务处:usxjwc
教师发展中心:sxu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