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新视界
首页 >> 高教新视界 >> 正文

大学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致命伤:警惕本科教育的“空洞化”

发布时间:2016/04/15  点击:[]

本科生是一所大学的根基,在很多世界知名大学,本科毕业于这所院校是其对校友的认定的基本条件。我们在追求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过多将资源与注意力集中到快速提升大学影响力的事情上,而大学的根基——“本科生”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动摇。

一、大学居然成为了偏于研究的“重镇”

“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原为大学功能的“三位一体”,教学更是大学在诞生之日起最重要的工作职能,但现在大学已经成为研究的“重镇”。昔日大学教师是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而现在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学者自身的利益。在著名的研究性大学中,为了获得职称升迁,教授们在自己领域接受的培训日益狭隘、专门化和高深化。教授的资格在多数情况下授予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很少授予教学贡献突出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否有兴趣或能力帮助学生成长,则根本不予考虑。大学需要学科带头人,需要有学术影响力的教师,但同样需要关心本科生、上课受欢迎的教师。但现实是,任何分析了研究性大学的聘用和升迁标准的人都会产生疑惑,他们的疑惑不在于“教授们为何如此不关心学生”,而是在于“在如此缺乏激励和奖赏的情况下,为何还有教师在关心学生”(哈瑞.刘易斯著,候定凯译, 2007)。

二、激烈的竞争在教师和本科生之间筑起了屏障

高等教育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激烈的竞争。竞争将更好的学生和教师吸引到顶尖的大学,但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起了屏障。教授的任职要求使教师选拔标准更加狭隘,导致教师专注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却很少关心学生的整体利益。大学的鼓励政策中,没有政策鼓励教授从健全人的角度,在本科生关键的成长期里承担对他们发展的责任,今天,没有几个教授把教学工作看成神圣的使命。家庭为孩子上大学支付了高额学费,但当他们来到大学,却发现这里没有关心他们的人。学生的不满意,源自许多大学对学生的漠不关心——他们充其量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培养。当负面新闻报道推动学校政策时,大学总是文过饰非,而不是试图去理解并解决那些实质的问题。近些年来,所有的大学都在花力气改革教学制度,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学校关注这些问题是为了迎合媒体及其他有关社会团体的兴趣。如果大学没有采取长远措施,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只是泛泛地做出理想化的承诺:密切师生关系,强化评分标准等,这些听起来义正辞严,但很多时候只是表面文章。

三、给本科生讲课的“昂贵”的博士生未必称职

本科教育的空洞化源于大学取得的巨大成功,“传统大学将自己的功能定位在培养个体的心智,而现代大学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任务是:组织和发展知识。”在师资的选择上,现在大学的能轻易选择到出身“名门”的博士生,博士学位成为大学教职的必备条件。但是否有人注意到,在教师的选择上,我们其实很难判断博士学位是否与大学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匹配,正如哈佛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有谁胆敢说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一定是一名成功的教师呢?说得难听一点,或许是他的道德操守、社交能力和个人特质最终让他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而这些品质与他是否完成博士生考查无关。”给本科生讲课的都是“昂贵”的博士生,要为未来社会培养本科生,这些“博士生”明显缺乏准备。至今,培养大学教师的制度并没有很好地考验过这些未来教师的“道德操守、社交能力和个人特质”,可悲的是,选拔大学教师的程序也根本不提这方面的要求。

高培中心 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上一条:当下“最潮”教室设计
下一条:“慕课”开创大学与中学衔接新模式

关闭】   【返回页首

 
微信公众号
教务处:usxjwc
教师发展中心:sxu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