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既生瑜,何生亮”
——浅议中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学校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受到表扬、取得好成绩或穿着漂亮衣服时往往表现出不屑一顾或不满的态度,严重者一旦发现别人胜过自己,就产生一种失败的埋怨,并伴有攻击性情绪或行为。这就是学生嫉妒心理的明显表现。嫉妒心理会使学生形成冷漠、猜疑、孤僻、虚伪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学生形成坦率、诚实、公正、谦虚等良好的品质,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使学生认清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消除嫉妒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学生 嫉妒心理 成因 对策
《三国演义》中周瑜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这虽是诸葛亮的一个计谋,但却暴露了周瑜内心充满强烈的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事例:
陈某,女生,从小学到初中在班里都是班长。从小学到初一年级时成绩优秀,小干部工作也负责任。进入初二年级后,班里转来一位漂亮的女生王某,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为人正直、善良。于是在班干部竞选中,王某顺利地当选为班长。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干部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可这一切对陈某来说却成为了愤怒的源头,王某表现越好,陈某心理越是不平衡。她上课不再积极发言,工作态度也变得消极、冷漠了。还处处观察谈某的言行,找她做得不妥的地方,甚至还要求班级里的女生不要和王某玩。
分析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陈某的行为都是出于嫉妒心理—“一个人会对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另一个表现的比自己强比自己优越的人产生强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惧,甚至他会做出伤害对方人身或破坏对方财物等的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中学生充满青春活力,喜欢争强好胜,不服输,不甘落后,这可以成为进步的一个动因。遗憾的是,许多中学生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因主观愿望在客观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忌妒心理。如在学习上,过于争强好胜反而屡屡受挫,嫉妒之心便会油然而生;在人际交往上,若别人超过了自己,嫉妒之情就难以按捺,伺机而发;在生理条件上,容貌欠佳,身体不理想,也会对天生丽质者产生无名的嫉妒之火。如果嫉妒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调节、转化,就会给中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对人对事持否定或排斥态度,以偏概全、由小及大、怀疑一切,甚至会阻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交往等,并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嫉妒心理属于心理上出现的障碍,它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在后天一定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因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的起因和危害,并通过不断努力,教学生学会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驭理智的风帆,心胸豁达,待人以诚,从而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呢?
1、帮助学生正确认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是一种有害的令人讨厌的情感,它能使亲密好友翻脸,双方感情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中学生经常被嫉妒心理所左右,他们会变得对周围的一切都熟视无睹,喜欢孤身独处、忍受空虚,时而阴沉、退缩,时而急躁、激进。因此,帮助中学生提高对嫉妒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些不良性格和消极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走上形成健全人格的道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的危害,使嫉妒心理处于萌芽状态就将之消除。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对这类孩子来说,教师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医治自卑、进而克服嫉妒的佳方良药。对孩子每一长处由衷的肯定和赞美无疑可大大增加他的自信和自尊,而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孩子往往会充满了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他们深知,别人的成绩是自己通过努力完全能取得的。因此,他们不大会被他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或生出畸形心理。他们会心胸开阔,笑对人生。而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
3、引导学生正确竞争
人,大都会有一种渴望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要超过别人的冲动。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得好,就可以成为鼓励自己前进的驱动力。竞争在集体学习、生活中难免。它也是医治嫉妒的特效药。嫉妒是无能和自私的化合物,而公平、友好的竞争,要依靠能力和智慧。“他比我强,我要比他更强,我一定要通过努力,在竞争中去战胜他!”通过竞争这种积极进取的方法去克服由嫉妒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把嫉妒转为昂扬的斗志,唤起勇于探索和超越自我的力量,激励自身奋起直追,使自己有所作为。在这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理解竞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自己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途径,由此,嫉妒者的嫉妒心理自然会逐步失去引起共鸣的土壤。
4、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良好的心理气氛、健康的心理环境会使同学间充满友爱,关系和谐,团结合作,乐观向上,感到轻松愉快。学校和教师要提倡学生间的平等、友好竞争。青少年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易受暗示,未形成稳定的个性品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组织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科技制作、参观旅游、娱乐活动、社会调查等,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具有健康向上、乐观开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诚实、谦虚、宽宏大量、胸襟开阔、易合群等健全人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人际交往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了解和发现自我,具有自知之明,自然会自觉地抑制和消除嫉妒心理的萌芽与滋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教给具体方法消除嫉妒
消除嫉妒心理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积极克服法:
即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努力使自己比对方更好,这样嫉妒心在你克服困难、奋发努力中,在你比对方占有优势时,就自然消除了。
这需要学生自身首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具有广阔的胸怀,有宽容忍让之心,对同学的成绩和进步采取欢迎的态度,并能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强不息,通过自身的努力,缩小与他人的差距,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其次,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充实的提高自我。第三,转移注意力,寻求新的价值。学生间由于先天、后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成绩与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有差异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嫉妒。嫉妒者如果能将注意力从被嫉妒者身上及事上移开,转移到更有兴趣的事上,或找知心朋友谈心,或找有益的书来读,或者去郊游等,就会在新的追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以自己之短与他人之长相比。
2.“放弃”消除法
放弃是最积极的消除法,因为嫉妒心是人际关系中的隐秘因素,让人难以启齿,既然受到压抑,又无法抗拒,自然放弃是最好的办法。
学生要看得开一切事物,将自己看得淡薄些,不要期望值太高,这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放弃法是指内心经历愤怒、亢奋和自暴自弃等阶段后,可以客观、冷静地表述、表现事件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①学会“不执着”。执着就是受某事物的强烈吸引。心有妒火,又执着某物,就不会消除嫉妒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就会发现自己从前对事物的评价不客观,就会看开目前的一切。
②学会“不关心”。嫉妒者常常压抑自己的情感,否认自己是嫉妒的。“不关心”的方法可避免与被嫉妒者之间引起公开冲突,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及时消除嫉妒留有余地。
③学会及时交流。嫉妒者和被嫉妒者之间,应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心理学家认为,交流是治疗嫉妒的重要方法,他们设计了方法各异的交流手段。直接交流有角色倒置、移情训练、反应性倾听及分组讨论;间接交流则是运用绘画、身体等表达情感。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开诚布公的交谈。教师要善于创设交流的条件,让嫉妒者消除嫉妒,并能与被嫉妒者建立友谊。
嫉妒,是中学生健康心理和人际交往的大敌,教师应当努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杠杆的平衡,帮助他们和嫉妒心理说“再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使其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我们引导学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以宽容的态度包容一切,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
上虞市沥海镇中 邵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