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选择师范专业是偶然的,打开这本书更是偶然催生的偶然,但人生恰恰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偶然拼贴而成的。世事如苍狗,在纷繁无常的偶然间这本书如利刃刺破年少迷茫,抬眼星辰,穿云破雾,我似乎得以窥见我这次命运偶然下面堆积的必然。
师者,所以不啻微茫以造炬为阳者也,往往善于发掘学生的细微闪光之处,等待扎根于心壤的梦想种子从生活的缝隙中破土而出,迎风而长。正如书中反复强调:“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不是每颗种子都能看见阳光,在褊狭黑暗的地底冒头可能就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而教师作为园丁,并不是要将每一株不同姿态的小生命修剪成大同小异的流水线产品,而应稀释表象类同,彰显多彩个性。诚如爱因斯坦所言:“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尽管刻板的考试机制一视同仁,但教师也应让孩子们明白从心而行,四处皆有路,而非只执着于成绩排名。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打造一台台流水线生产的高分机器,不是为了塑造一个个固定化、标准化的模子,而是为了浸润轻灵的童心,培养健全的人格。吴非老师格外批评了靠班内同学告密控制班级一言一行的审判批斗作风,认为鼓励告密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媚上媚权,从一厢情愿的“好学生”的义务演化成提拔成“学生头头”的途径,同时扼杀告密者的天真和被告密者的隐私。教育者尤其不能短视,仅为了一时的班级稳定牺牲学生的人格发展,教育的意义是未来的,是有体温、有灵魂的。
师者,所以进德修业通权达变者也。书中曾感慨年轻教师的幸运——教育层次高、视野辽阔,也不避讳福祸相依的挑战——各种教育思潮的撞击、无数物质的诱惑。斯言不谬,随着工具理性的无限扩张,人们往往困囿于现代的“铁笼”,即流量狂欢、跟风炒作、短视频速食的信息洪流。我,一介俗人,也不免有所沉湎,但书中的谆谆教导还是点醒了我,现代教师不应放弃自己随时携带的灵魂宝库——书籍,可以举重若轻把握事物实质,并进一步举一反三,开拓我们的认知边界。唯有修德求真的持续学习,方能力戒浮躁,支撑自己作为一个职业教师的操守。同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比起纯粹以分诱之的填鸭式教育,吴非又告诫青年教师 “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若在分数划出的红线内,青少年天性中自由好奇的因子便失却了去处,本应被悉心呵护的梦之柔荑在日益窒闷的日程中悄然枯萎,这早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偏离了原有的航线。幸而书中提到了许多可行之策加以通权达变:与其用一句冷漠的“下课来一趟我办公室”造成学生内耗,不若一句真挚的“你愿意来我办公室玩一下吗”消解紧张情绪;与其在学生日常作文中批上第五个原封不动的“76分”,不若随机应变改成鼓励性质的“80分”……唯有让教育多一些启发式的春风化雨。少一些填鸭式的刻板冷硬,雅思贝尔斯口中的教育之光才有可能再度引领学生灵魂。
借力好风,接翼北海,也许命运帮我选中师范是不可控的偶然,但是必然是可控的,那当我把握当下,潜心修炼,就能在未来某个偶然的时刻,迎接自己必然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