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的榜样 / 2022级 / 正文
信念化青羽,以身铸师魂
发布时间:2024-06-08

师德,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品德。林先生用八讲来阐述,足见其重要与精深。

总说老师是默默无闻的绿叶,是深埋地底的地基,是蕴藏养分的土壤。细读先生文章,发现“师德”是一个广阔的概念。它包含过硬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甘为人梯的道德觉悟、精神领袖的责任担当……这其中,我认为最根本的,是“信念”。

很显然,也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无私奉献,做到心无旁骛。有的老师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有的老师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他们的差距,我相信在于“信念”。不是有无,而是深浅。把教育事业摆在第一位的教师,有足够强烈的信念来支撑他去践行理念,抗拒诱惑;而信念至浅的人,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一点点波涛便足以令他忘记初心,变得不配为人师。当然,书中提到很多模范教师,有坚守山区几十载如一日的乡村教师,有自愿从省重点调离改善乡村教育环境的校长,有身患绝症仍坚持上课的班主任……每每读到这些,我总忍不住叩问内心:如果是我,我能做到哪一步?作为一个师范生,我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为教育生涯献出一切,和前辈们一样,倾尽青春、健康乃至生命吗?

不论我怎样说服自己,还是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自己是做不到的。

我已经做好了面对成为一名老师的全部挑战的准备,并愿意为付诸一切努力来达成目标。但我依然承认自己并没有具备一个老师应具备的品格。作为一个曾受过自己老师鼓舞和恩惠的学生,想要将中国文化和美的价值观传递下去的愿望于我几乎便是我的“信念”。可这个信念如此单纯又单薄,需要我一步步去完善、深化。我愿意永远学习、时时观察、勤于自省,在书本的知识里和老师们的言行中去理解“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想起曾看过的一本书《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讲的是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如果说林先生的作品让我明白“师德”的概念,那么这位老师的言行让我对将“师德外化于行”有了一定的理解。书中的学生和老师是那样融洽,完全是我想象中完美师生关系的模样。对于那位老师而言,她对教育的解读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看护者”。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一切把学生放在主位:这便是她对教育的解读和实践,她对自己信念的践行。

每个人对教育的解读或有不同,信念也会有相应的偏差。但教育的目的应该一直都是一个,传道解惑、学生主体。林先生也在书中提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必须承认西方教育确实存在比东方教育更先进的地方,他们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而东方教育有时也会存在“填鸭式教育”“鸡娃”现象。当然,随着中国“双减”政策的开展,相信中国教育也会逐步完善。“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着师范生身份的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和方向,时刻思考,时刻警醒。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怀信仰,青天亦可扶摇。



学校:绍兴文理学院  |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邮编:312000
后台管理  |  电子邮箱  |  官方微博